原代细胞(Primary cells)是指直接从活体组织或器官中分离获得的细胞,未经过永生化或基因改造,保留了体内原有的生物学特性,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、药物筛选、疾病模型构建等领域。其取材和分离方法需根据组织类型、细胞特性及实验目的进行优化。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:
一、取材前的准备
材料与试剂:
无菌器械(剪刀、镊子、手术刀等)。
预冷的PBS或生理盐水(含抗生素,如青霉素/链霉素)。
消化酶(如胰蛋白酶、胶原酶、透明质酸酶等)。
细胞培养基(根据细胞类型选择,如DMEM、RPMI 1640)。
胎牛血清(FBS,用于终止消化并提供营养)。
细胞筛(70μm、100μm滤网)。
离心管、培养皿、离心机等。
样本来源:
动物组织(小鼠、大鼠、人等手术或解剖样本)。
临床样本(肿瘤组织、血液、骨髓等)。
注意:人类样本需遵循伦理规范,签署知情同意书。
二、常见组织的取材与分离方法
1. 实体组织(如肝脏、肺、肿瘤等)
步骤:
取材:迅速取出组织,置于预冷PBS中清洗,去除血液和结缔组织。
剪碎:用剪刀将组织剪成1–3 mm³小块。
消化:
酶消化法:加入0.1–0.25%胰蛋白酶或胶原酶(Ⅰ/Ⅳ型),37℃消化15–30分钟(不同组织时间不同)。
机械法:对某些脆弱组织(如脑组织),可通过轻柔吹打或研磨分离。
终止消化: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和酶活性。
过滤:用细胞筛过滤去除未消化的组织块。
离心:1000 rpm离心5分钟,弃上清,重悬细胞。
培养:接种于预涂基质(如胶原蛋白)的培养皿中。
关键点:
消化时间需优化,过长会导致细胞损伤。
肿瘤组织可能含坏死区域,需选择活性部分。
2. 血液(外周血单个核细胞,PBMCs)
步骤:
抗凝处理:血液采集时使用EDTA或肝素抗凝管。
密度梯度离心:
将血液缓慢叠加到Ficoll或Percoll分离液上。
离心(2000 rpm,20分钟),吸取中间白膜层(含PBMCs)。
洗涤:用PBS离心洗涤2–3次。
红细胞裂解(可选):用ACK裂解液去除残留红细胞。
应用:分离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用于免疫学研究。
3. 上皮细胞(如皮肤、肠道)
特殊处理:
表皮细胞:可用dispase II酶消化分离表皮与真皮层。
肠上皮细胞:需EDTA联合胶原酶消化,或使用隐窝分离法。
4. 神经组织(如大脑、脊髓)
酶消化:常用木瓜蛋白酶或中性蛋白酶。
轻柔操作:避免神经元机械损伤。
三、原代细胞分离的常用技术
酶消化法:
胰蛋白酶:适用于间质细胞,但对某些上皮细胞损伤较大。
胶原酶:对结缔组织(如肝脏、肿瘤)更温和。
混合酶:如胶原酶+透明质酸酶用于脂肪组织。
机械分离法:
适用于对酶敏感的细胞(如某些干细胞)。
通过研磨、吹打或筛网过滤实现。
差异贴壁法:
利用不同细胞贴壁速度差异纯化(如成纤维细胞贴壁快,可先去除)。
免疫磁珠分选(MACS)或流式分选(FACS):
通过表面标志物(如CD34、CD45)进一步纯化目标细胞。
四、注意事项
无菌操作:全程在超净台中进行,避免污染。
保持活性:
组织离体后尽快处理(通常<1小时)。
消化时控制温度和时间,避免过热或过度消化。
细胞鉴定:
通过形态学(显微镜观察)、免疫荧光(标志物检测)或PCR验证纯度。
培养基优化:
添加生长因子(如EGF、FGF用于上皮细胞)。
原代细胞通常需10–20% FBS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---|---|---|
细胞得率低 | 消化不充分或组织坏死 | 优化酶浓度和时间,选择新鲜组织。 |
细胞贴壁困难 | 基质未涂覆或血清不足 | 使用胶原蛋白或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。 |
污染(细菌/真菌) | 操作污染或试剂问题 | 更换试剂,加强无菌操作。 |
细胞存活率低 | 消化过度或离心速度过高 | 缩短消化时间,降低离心力(如800 rpm)。 |
六、应用示例
肝原代细胞:用于药物代谢毒性研究。
原代神经元:构建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。
肿瘤原代细胞:个体化药物敏感性测试。
总结
原代细胞的分离需结合组织特性选择合适方法,并通过优化条件平衡细胞得率与活性。分离后的细胞需尽快用于实验(原代细胞传代次数有限)。对于难培养的细胞(如干细胞),可尝试3D培养或共培养系统提高存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