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技术资源 >> 肝癌研究中常用的细胞系主要包括哪几类?

肝癌研究中常用的细胞系主要包括哪几类?

发布时间:2025-04-03 点击次数:43

一、人源性肝癌细胞系

  1. HepG2

    • AFP(甲胎蛋白)和ALB(白蛋白)阳性

    • 无HBV整合,p53野生型

    • 常用于代谢、毒性测试和药物筛选

    • 来源:人肝母细胞瘤(非典型肝癌,保留部分肝细胞功能)

    • 特点:

  2. Huh7

    • 保留部分肝细胞分化标志物

    • 常用于HCV(丙肝病毒)研究,对HBV易感性低

    • 来源:人高分化肝癌

    • 特点:

  3. Hep3B

    • 整合HBV基因组,分泌HBsAg

    • p53缺失(适合研究p53相关通路)

    • 来源:人肝癌(HBV相关)

    • 特点:

  4. SK-HEP-1

    • 具有内皮细胞特征,适合研究转移或血管生成

    • 来源:人血管内皮样肝癌

    • 特点:

  5. PLC/PRF/5(Alexander细胞)

    • 整合HBV基因组,持续表达HBsAg

    • 来源:人肝癌(HBV相关)

    • 特点:

  6. MHCC97-H/L(高/低转移亚系)

    • 用于研究肝癌转移机制(如MHCC97-H高转移性)

    • 来源:中国人肝癌转移模型

    • 特点:

  7. SNU系列(如SNU-387、SNU-423、SNU-475)

    • 遗传多样性,适合研究异质性

    • 来源:韩国分化的不同肝癌亚型

    • 特点:


二、鼠源性肝癌细胞系

  1. Hepa1-6

    • 免疫活性小鼠模型适用(如免疫治疗研究)

    • 来源:小鼠肝癌(C57BL/6背景)

    • 特点:

  2. BNL 1ME A.7R.1

    • 用于炎症相关肝癌研究

    • 来源:BALB/c小鼠肝癌

    • 特点:


三、选择依据

  1. 研究目的

    • 药物筛选:HepG2、Huh7(代谢稳定)

    • HBV相关研究:Hep3B、PLC/PRF/5

    • 转移机制:MHCC97-H、SK-HEP-1

    • 免疫治疗:Hepa1-6(鼠源)

  2. 注意事项

    • 部分细胞系(如HepG2)非典型肝癌,需结合实验需求验证。

    • 交叉污染风险:建议定期STR鉴定。


四、新兴模型

  • 类器官(Organoids):原代肝癌患者来源,保留肿瘤微环境特征。

  • PDX模型(人源肿瘤异种移植):更接近临床异质性。

根据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细胞模型,可结合多组学数据库(如CCLE、COSMIC)验证分子特征。


  人肝癌细胞系具有以下优点:


  


  首先,在选择实验对象的比较上,人肝癌细胞系相较于人原代肝细胞,克服了人原代肝细胞来源困难、实验难控制、存活时间短的局限,肝癌细胞系为已获得的稳定传代的细胞,具有来源方便、操作简单、条件可控和可重复等优点,是用于肝癌疾病相关研究的理想对象。


  


  其次,肝癌细胞系均选择来源于确诊肝癌患者的病理组织,具有与肝癌患者体内相似的遗传基因组,其发生发展机制、功能蛋白表达、病毒复制能力、侵袭转移功能及抗药性等,具有与人类亲源体极其相近的特点,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肝癌各领域的研究。


声明:本公司转载并注明其来源的文章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司赞同或支持其观点。本公司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最新文章

在线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