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技术资源 >> 常用的培养基耗材选择与细胞接种量指南

常用的培养基耗材选择与细胞接种量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4-03 点击次数:47

常用的培养基耗材和细胞接种量在细胞培养实验中,选择合适的培养基、耗材以及优化细胞接种量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。以下是常用培养基、耗材及细胞接种量的总结,适用于常规细胞系(如肿瘤细胞、干细胞等)。


一、常用培养基

1. 基础培养基

不同细胞系对培养基成分需求不同,以下是常见类型:

培养基类型适用细胞特点
DMEM (Dulbecco’s Modified Eagle Medium)HeLa、HEK293、MCF-7、HepG2高糖(4.5 g/L)适用于快速增殖细胞,低糖(1 g/L)适用于某些干细胞
RPMI-1640Jurkat、K562、A549、PBMCs适合悬浮细胞和部分贴壁肿瘤细胞
MEM (Minimum Essential Medium)Vero、BHK-21、NIH/3T3成分简单,适用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
DMEM/F12干细胞(如MSCs)、原代细胞含更多营养成分,适合难培养细胞
α-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(BMSCs)、成骨细胞含核苷酸和维生素,促进干细胞生长
IMDM (Iscove’s Modified DMEM)杂交瘤细胞、造血干细胞含额外氨基酸和硒,适合高密度培养

2. 补充成分

  • 血清

    • 胎牛血清(FBS/FCS):常用浓度 5–20%(干细胞需10–20%)

    • 无血清培养基(SFM):如 StemPro®、KOSR(用于iPSCs)

  • 生长因子/添加剂

    • EGF、bFGF(用于干细胞)

    • 胰岛素-转铁蛋白-硒(ITS)(无血清培养)

    • 青霉素/链霉素(P/S)(1%浓度防污染)


二、常用细胞培养耗材

1. 培养容器选择

耗材类型适用场景推荐接种面积
96孔板高通量筛选(MTT、CCK-8)100–200 µL/孔(5,000–10,000 细胞/孔)
24孔板细胞迁移(Transwell)、免疫荧光500 µL/孔(2–5×10⁴ 细胞/孔)
6孔板细胞传代、Western Blot、qPCR2 mL/孔(1–2×10⁵ 细胞/孔)
T25培养瓶常规扩增5 mL(5×10⁵ 细胞)
T75培养瓶大规模培养15 mL(1.5–2×10⁶ 细胞)
培养皿(35/60/100 mm)克隆形成、细胞成像2/4/10 mL(根据面积调整)

2. 其他关键耗材

  • 移液管(1/5/10/25 mL)

  • 细胞冻存管(1.8/2 mL)(冻存液:90% FBS + 10% DMSO)

  • 离心管(15/50 mL)

  • 滤器(0.22 µm)(用于培养基除菌)

  • 冻存盒(程序降温盒)


三、细胞接种量指南

细胞接种量取决于细胞类型、实验目的和培养时间,以下为常见参考:

1. 常规贴壁细胞(如HeLa、HepG2)

培养容器推荐接种量培养时间
96孔板5,000–10,000 细胞/孔24–72 h(增殖实验)
24孔板2–5×10⁴ 细胞/孔48–72 h
6孔板1–2×10⁵ 细胞/孔48–72 h
T25瓶5×10⁵ 细胞2–3天传代
T75瓶1.5–2×10⁶ 细胞3–4天传代

2. 悬浮细胞(如Jurkat、K562)

  • 起始密度:2–5×10⁵ 细胞/mL

  • 维持密度:1–2×10⁶ 细胞/mL(过高会抑制生长)

3. 干细胞(如MSCs、iPSCs)

  • MSCs(骨髓间充质干细胞)

    • T25瓶:2–3×10⁵ 细胞(避免过度融合)

  • iPSCs/ESCs

    • 6孔板:0.5–1×10⁵ 细胞/孔(需Matrigel包被)


四、注意事项

  1. 细胞状态影响接种量

    • 原代细胞生长慢,接种量可提高20–30%。

    • 肿瘤细胞(如A549)增殖快,需降低接种量以防过快耗尽营养。

  2. 实验目的调整

    • 迁移实验(Transwell):低密度(1×10⁴ 细胞/孔)。

    • 克隆形成实验:极低密度(200–500 细胞/6孔板)。

  3. 无血清培养:细胞贴壁能力下降,可增加接种量20%。


五、总结

  • 培养基选择:根据细胞类型(如DMEM用于HeLa,α-MEM用于MSCs)。

  • 耗材匹配实验需求:96孔板适合高通量,6孔板适合蛋白检测。

  • 接种量优化:参考标准值,结合细胞生长曲线调整。

正确选择培养基、耗材和接种量可显著提高实验可重复性!


声明:本公司转载并注明其来源的文章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司赞同或支持其观点。本公司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最新文章

在线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