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技术资源 >> 师姐教你细胞培养中常见的细胞污染类型及预防办法

师姐教你细胞培养中常见的细胞污染类型及预防办法

发布时间:2025-04-08 点击次数:16

在细胞培养过程中,细胞污染是常见但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难题。以下是常见的污染类型、识别方法及预防措施,师姐来帮你避坑!


一、常见污染类型及识别

  1. 细菌污染

    • 表现:培养液短期内变浑浊(24-48小时),pH骤降(变黄),镜下可见大量细小颗粒状或杆状/球状微生物游动。

    • 高发原因:操作台消毒不彻底、移液枪污染、手部接触瓶口等。

  2. 真菌污染(霉菌/酵母菌)

    • 表现:培养液清亮但漂浮白色/浅黄色菌团(肉眼可见),pH变化较慢,镜下可见菌丝或卵圆形酵母细胞。

    • 高发原因:实验室环境潮湿、超净台滤膜失效、培养箱清洁不足。

  3. 支原体污染

    • 隐形杀手:培养液无肉眼变化,但细胞状态变差(生长缓慢、贴壁性下降)。需PCR或荧光染色(如Hoechst 33258)检测。

    • 传播途径:血清污染、交叉污染、操作者口鼻分泌物。

  4. 黑胶虫污染

    • 争议性污染:培养液中有黑色/棕色微粒,可运动,但无明确病原体鉴定结果。可能与血清中的杂质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有关。

  5. 交叉污染

    • 细胞系被其他细胞取代:如HeLa细胞污染其他细胞系。需STR鉴定确认。


二、预防污染的关键措施

  1. 严格无菌操作

    • 实验前用75%酒精擦拭超净台、移液枪及手部。

    • 瓶口过火焰灭菌(避免残留酒精爆炸),移液时避免触碰管口。

    • 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(枪头、离心管等)。

  2. 定期环境监控

    • 每月对培养箱、超净台进行消毒(如铜离子水擦拭、紫外照射30分钟以上)。

    • 更换水盘中的水并添加抑菌剂(如硫酸铜)。

  3. 血清和试剂选择

    • 选用支原体检测阴性的血清(如Gibco、HyClone等品牌),必要时过滤除菌。

    • 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(如青霉素-链霉素双抗),但避免长期使用以防掩盖污染。

  4. 细胞操作规范

    • 不同细胞系分开操作,避免共用培养基或胰酶。

    • 定期检测支原体(每1-2个月),新细胞系需先隔离培养确认无污染。

  5. 污染应急处理

    • 发现污染后立即隔离该批次细胞,彻底消毒实验器材。

    • 珍贵细胞可尝试抗生素冲洗(如支原体清除剂Plasmocin),但成功率有限,建议重新冻存。


三、师姐的经验贴士

  • “慢即是快”:操作时动作轻柔规范,比匆忙实验更省时间。

  • “疑罪从有”:对可疑污染宁肯丢弃,避免污染扩散。

  • “定期备份”:重要细胞定期冻存,分装至不同液氮罐以防意外。


记住:污染防控的核心是细节! 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,你的细胞才能健康成长~如果遇到具体问题,欢迎随时找师姐讨论!


声明:本公司转载并注明其来源的文章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司赞同或支持其观点。本公司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最新文章

在线服务